作者:鄭宇庭 眼科醫師
近視在亞洲人的盛行率非常高,對眼睛的健康影響深遠,尤其又以兒童時期產生的眼軸增長性近視,對眼睛的健康程度傷害最大。舉凡青光眼、白內障、視網膜剝離、黃斑部病變,軸性近視都能夠參一腳。說是眼睛的「萬病之源」,一點也不為過。
但是大家普遍對近視了解不多,對近視的認知只停留在「要戴眼鏡」。甚至錯誤以為,做了近視雷射手術,就可以回到單純美好的無度數人生。其實,近視雷射手術只是透過改變角膜的屈光力,讓你不用戴眼鏡而已。高度近視所造成的視網膜及眼球結構病變依然存在。
究竟這個眼睛「萬病之源」的眼軸增長性近視,為什麼這麼可怕呢?
眼軸增長性近視:眼球像麵團一樣越拉越薄的過程
眼軸增長性近視,是指因為眼球形狀拉長而造成的近視度數增加。眼球的形狀越「長」,眼球的軸長越「長」,近視度數越深。因為兒童時期的眼球尚在發育,可塑性高,所以小朋友們的近視,多屬於眼軸增長性近視。
[註1]
眼球變長,影響的不僅僅只是近視度數而已。大家可以想像一下,把一個麵團越拉長後,會發生什麼事?麵團的厚度會變薄、結構支撐性會不足、甚至還會產生破洞。眼球也是一樣,隨著眼軸增長,視網膜會變薄、眼球結構會產生病變、甚至還會產生視網膜裂孔。
眼軸增長
高度近視的患者,常常會伴隨視網膜不同程度的病變及萎縮。由於視網膜的感光細胞會匯集成為視神經,所以視神經也常常會出現程度不一的萎縮。萬一視網膜拉長的速度跟不上眼球拉長的速度,就容易產生視網膜裂層(retinoschisis)。這些都會造成夜間對比敏感度變差、物體清晰度下降。
所以小朋友在做近視控制,重點是不要讓他們的眼睛產生上面與高度近視有關的這些併發症。
[註2]
[註3]
近視了該怎麼辦?還有救嗎?
如果排除了假性近視,是真的眼軸增長變形的話,是很難恢復成原狀的。近視了該怎麼辦?答案很簡單,「不要讓近視繼續加深」,就是非常好的成績了。說起來簡單,執行起來卻很困難。
近視的成因是多因素的。遺傳、環境、後天等等都會影響近視的生成。假如爸爸媽媽是高度近視,小朋友日後近視的風險也會較高。後天的因素則多與不良的用眼習慣有關。「長時間近距離用眼」、「缺乏戶外活動」是影響近視最深遠的兩個後天因素。
依照目前台灣小朋友們的生活型態,學校下課後要去補習,補習回到家還要寫功課,休息時間用3C產品,缺乏戶外活動......等等,有很多的近視危險因子。很多家長會希望能夠「減少」近視度數,殊不知僅僅是在孩子成長的十幾年間維持近視度數「不增加」,已經是非常困難且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。
學童視力保健很重要的一環是「近視控制」,也就是延緩近視度數加深的速度。小朋友的眼球尚在發育,可塑性很高。如果用眼習慣不良,又不做作控制的話,近視度數會加深很快。
請注意,這裡用的詞是「延緩近視加深速度」。在台灣的升學環境下,小朋友很難沒有近視。控制近視是一條漫長的路,需要家長及小朋友持之以恆。如果把目標設得太高,達不到時就容易洩氣而無法堅持正確的道路。
有的家長求好心切,叮囑孩子按時點散瞳劑、配角膜塑型片、注意孩子的用眼習慣......等等,但當視力檢查時發現孩子近視增加了50度,就開始覺得散瞳劑、角膜塑型片、良好用眼習慣這些都是沒用的,而否定了過去所做的努力,放棄繼續執行,最終導致近視度數惡化更快。這是非常可惜。
鄰居小孩做了XXX,近視度數卻越來越深。所以XXX根本沒效?
例句中的「XXX」可以自行填入散瞳劑、角膜塑型片、近視控制隱形眼鏡......等等。大家偶爾會聽到這些言論。因為小朋友近視加深,就代表XXX沒效嗎?
我常常會舉一個例子。有一個人膽固醇很高,他按時服用降膽固醇藥物,但是飲食不忌口,餐餐吃炸物。持續一陣子之後,他開始抱怨:「降膽固醇藥物根本沒效,我按時服藥,膽固醇也降不下來。」事情真的是如此嗎?
飲食沒有控制,單靠吃藥來降膽固醇,談何容易。同樣的道理,沒有好的用眼習慣,只想靠散瞳劑或角膜塑型片來控制近視,是不切實際的。並不是「散瞳劑造成近視度數加深」,而是「用眼習慣讓近視度數加深」。如果沒有這些近視控制的手段,近視度數有可能還會加深更多!
實證有效控制近視的方式有哪些?
目前經過嚴謹科學證的近視控制方式,依照控制近視的原理可以3大類。不同原理的近視控制方式可以一起執行,近視控制的效果會更好。
維持良好用眼習慣
- 配足度近視眼鏡
- 增加戶外活動
- 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
藥物控制
- 長效散瞳劑
周邊離焦
- 夜戴角膜塑型片
- 近視控制日拋軟式隱形眼鏡
- 近視控制眼鏡鏡片
近視度數的加深,往往發生在發育中的國小至高中時期。等到成年後,想要回頭控制近視,為時已晚。近視控制從小做起,培養正確的用眼觀念與眼睛知識一輩子都將會受益。
[註1]Park, HY., Jung, Y. & Park, C. Posterior staphyloma is related to optic disc morphology and the location of visual field defect in normal tension glaucoma patients with myopia. Eye 29, 333–341 (2015).
[註2]Kumar A, Chawla R, Kumawat D, Pillay G. Insight into high myopia and the macula. Indian J Ophthalmol. 2017;65(2):85-91. doi:10.4103/ijo.IJO_863_16
[註3]Fang Y, Yokoi T, Nagaoka N, Shinohara K, Onishi Y, Ishida T, Yoshida T, Xu X, Jonas JB, Ohno-Matsui K. Progression of Myopic Maculopathy during 18-Year Follow-up. Ophthalmology. 2018 Jun;125(6):863-877. doi: 10.1016/j.ophtha.2017.12.005.